李颖律师亲办案例
“借钱不还” 可能构成诈骗罪
来源:李颖律师
发布时间:2018-01-06
浏览量:451

“借钱不还”可能构成诈骗罪

【裁判要旨】

以工程资金需求为名向他人借款,并全部用于偿还欠账和赌博,到期无法偿还借款,应认定为诈骗罪。区分行为人“借款不还”的性质,应充分考虑行为人借钱时的主观故意、有无偿还能力以及对所借款项的使用情况等综合因素。

【案件事实】

2012年9月,被告人罗某结识了李某。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,罗某虚构自己在做工程需要资金的事实,以高额利息为幌子,多次向李某口头提出借款。李某先后将231.91万元资金借给罗某使用。至案发前,罗某归还李某27.6万元,其余204.31万元借款全部用于偿还债务和赌博。

【审理经过】

法院经审理后认为,罗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采取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,数额特别巨大,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。依法判处罗某有期徒刑十一年,并处罚金50万元。

罗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,认为其与李某之间是借贷关系,不构成犯罪。

二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,罗某在其已欠下巨额外债,又无稳定收入来源的情况下,隐瞒其无力偿债的财务状况,虚构在做工程差钱的事实,并以高利息为诱饵,使李某误认为罗某有可靠的投资项目,具有偿还能力,才将231.91万元资金交由罗某使用。罗某在骗得资金后,除极少部分归还被害人外,将其余资金全部用于偿债、赌博和日常开销,未对所借资金进行妥善的保存或合理投资,导致无法归还。罗某与李某之间虽然名义上是借贷关系,但实质上罗某是在无偿还能力情况下,多次以借为名,骗取他人巨额财物,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。判决驳回上诉,维持原判。

【律师评析】

“借钱不还”型诈骗,即借贷式诈骗,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通过借贷的形式,骗取公私财物的诈骗方式。此类犯罪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,由于犯罪人通常都是披着民间借贷的面纱实施,而且多发于亲戚、朋友、熟人之间,因此与民事案件中的债权债务纠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,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必须进行严格审查,防止将债务纠纷作为犯罪处理,避免打击无辜。

就本案而言,罗某虽然以借款的名义向被害人“借”款,并且还支付了部分利息和本金。但其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,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,其理由是:

首先,罗某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。罗某在借款时本人已经负债累累,又没有正常的收入来源,根本不具有偿还能力。而罗某在获得了二百多万元的借款后,全部用于偿还欠债和赌博,这些用途不可能产生收利,必然导致资金无法收回,说明其借钱时根本没有还钱的打算和规划,主观上是想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进行使用,虽然其间有少量归还利息和本金的行为,也只是其为了掩盖真相,防止被害人及时发现,故罗某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,符合诈骗罪的主观要件。

其次,罗某实施了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的客观行为。罗某向被害人虚构了其有工程的事实,并以高利息为诱饵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,将两百多万元的资金“借给”他。被害人正是因为受到罗某虚构事实的欺骗,产生罗某有正当的投资途径,能够获利并及时收回借款的错误认识,才会将巨额资金借给罗某使用。如果罗某将资金的真实用途告知被害人,显然被害人是不会将这么多钱借给罗某用于还账、赌博。因此,罗某实施了虚构事实的行为,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,从而骗取被害人的财物,其行为符合诈骗罪的客观要件。

最后,罗某的行为造成了204.31万元的财物无法追回,其犯罪数额特别巨大,给他人财物造成了重大损失,后果严重,应当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,以诈骗罪定罪处罚。

以上内容由李颖律师提供,若您案情紧急,找法网建议您致电李颖律师咨询。
李颖律师主办律师
帮助过1019好评数35
  • 服务态度好
  • 咨询解答快
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716号恒大首府15栋2108-2109室
LAWYER INFORMATION
律师信息
  • 律师姓名:
    李颖
  • 执业律所:
    湖北佑应律师事务所
  • 职  务:
    主办律师
  • 执业证号:
    14201*********559
CONTACT ME
联系本人
  • 服务地区:
    湖北
  • 地  址:
  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716号恒大首府15栋2108-2109室